11月18日上午,临沂教区主教府座堂喜迎百年庆典。上午9时整,庆典仪式在教堂举行。
出席本次庆典的有: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事务局、山东省委统战部、省宗教局、临沂市委,“一会一团”、山东省“两会”的领导们。
庆典活动在天主经的祈祷声开始,由原临沂市政协副主席、临沂市爱国会主任刘家骥主持。
首先请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临沂教区房兴耀主教发言,他对各位领导莅临参加百年庆典表示感谢,并介绍了主教府座堂的基本情况,百年历史、百年沧桑,这座教堂不但见证了中国教会从衰落到兴衰的过程,主教座堂所在地作为新四军的指挥部参与见证了新中国的解放。这座教堂也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教会克服困难、与时俱进、不断进取、繁荣振兴的发展历程。2010年临沂天主教堂在全国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中被评为先进集体,近期又被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确定为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庆祝临沂主教座堂百年建成之际,特别感谢国家各级党政部门对教会的支持与厚爱。他也表示,带领广大神长教友敬天爱人,积极的参加祖国的建设,造福社会、服务人群,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最大的贡献。
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郭金才主教,代表“一会一团”特别表达了对临沂教区的祝贺。他说,临沂教区有150年的历史,由解放前的2万多信友,发展到今天的5万多信友。也是山东省人口多教友多的地市。特别在房主教的带领下积极开展公益慈善事业,助学捐资,传递爱心的活动,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好评,为光荣天主、广传福音做了见证。特别在解放战争中,教堂作为新四军军部,临沂的神长教友以祈祷和实际行动为新中国的成立和抗战指挥创建了有利环境,为全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座百年教堂也成为临沂市爱国爱教的重要基地。今天举办的庆典活动就是为了让我们继续发扬并继承老一代爱国爱教的光荣传统,承上启下,为福音的传播服务社会做出美好的见证。
国家宗教局、省委统战部、临沂市委领导及山东省天主教两会代表分别发言,对临沂教堂百年庆典表达祝贺。
近两千位教内外人士参加了庆典活动。
庆典结束后,10:30分,由房兴耀主教主祭,郭金才主教、杨永强主教及十几位神父共祭,近2000多教友参加了隆重的感恩圣祭,弥撒后,房主教与主教、神父们及教友们合影留念。
临沂主教座堂介绍:
临沂教区主教府座堂是临沂城历史的见证。 临沂教区主教府座堂是临沂市天主教爱国会、和临沂教区办公驻地,他始建于1905年,是山东省唯一一座古罗马式大教堂。原名为“圣若翰大教堂”,后改名为“圣母升天堂”,是本教区神长教友们从事爱国爱教、牧灵福传事业的中心。1905年,福若瑟神父和诺广训神父发动教友建设天主教堂,此处筹集善款,通过社会和广大神长教友的努力下在1913年建成。堂宽17米,深43.2米,教钟楼高36米,教堂主体和地下室约两千平方米,可容纳两千教友。堂内顶为穹隆式拱顶,雕花柱头,每个柱头由两块石头合成的,古典优美。堂门南向,正中为大门,两侧各1小门。堂外正面墙壁嵌牌5块,碑文为“天主堂、掌管天地、万有真原、真主圣殿、普照真光”,由清末官至刑部主事、20岁以诗名领沂州府“四才子”之首的书法家王思衍所书。正面及两侧墙壁嵌有大型雕花玻璃窗19个。堂外顶部筑有高低5座尖塔,正中为钟楼,内设3口大铜钟。堂大门内上方为大型全木质结构的管风琴楼。教堂建成后大力推行慈善事业,开办仁慈堂,收养弃婴和孤儿。开办敬老院、诊所等,并积极开展教务和牧灵福传事业。1933年保禄万宾来神父以代理主教的身份主持临沂教区教务工作,1937年9月临沂教区正式成立,并把这座古罗马式教堂设为主教座堂。当年德籍万宾来神父被祝圣为临沂教区第一任正权主教,主持教区事务。当时教区管理范围包括:临沂、日照、郯城、沂水、蒙阴、临沭、沂南、平邑等14个县区;
当时教区有一位主教、68为神父(其中有5位是中国籍神父,其他都是德国籍神父),1942年万主教创立神爱传教修女会,当时有修女40多位,80多位守贞姑娘,一万多名教友。 万主教非常重视教会公益慈善事业,在任期间也先后收养了3000位弃婴和孤儿。为建设婴儿院,教区四处筹款,先后在沂水王庄圣母山的东北侧购置土地300多亩,建设房屋数百间,为了供养婴儿,教区修女们开办了许多自养项目。
抗日战争时期临,日军在临沂实行三光政策时,先后有3000多位难民跑到教堂避难,在教会的关照下使他们免遭日军的屠杀。后来一些获救的青年和临沂的神长教友皆投入到了支前队伍之中,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解放战争时期,这座教堂又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45年10月,新四军军部从江苏盱眙县千棵柳村迁至临沂天主教堂,使这里成为新四军的第九军部,指挥部设在教堂后院一楼的神父餐厅,陈毅、粟裕、黎玉等领导的宿舍、指挥部会议室和各部机关办公室均设在南堂的后院、东院和南院二楼。当时司令部门前挂着“新四军军部”和“山东军区司令部”两块牌子。在这里工作或居住过的军部和军区领导还有谭震林、袁仲贤、唐亮等。当年新四军官兵与教会的关系非常融洽,教会事务正常开展,后院指挥战斗,前边教友天天照常进堂,祈祷望弥撒。新四军军部在这里驻扎约1年零2个月,新四军军部设在天主教堂期间,指挥了著名的津浦路战役、宿北战役,组织群众参军支前、惩治汉奸、恢复交通、减租减息、土地改革、整编部队等,为鲁南战役、临沂阻击战、孟良崮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48年临沂解放,1954年万宾来主教回国,临沂教区事务由仲伟杰代理主教接管,主持临沂教务工作。1957年4月,临沂市天主教爱国会成立。1958年由于社会运动,神父、修女相继离开了临沂教会,教堂被多家单位或居民占用,一切教务活动被迫暂停。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和政府拨乱反正平反了一些冤假错案,并落实宗教政策。坐了25年牢狱的仲伟杰神父得到平反,与1981年重新返回临沂教区主持教务工作。1985年底,这座教堂归还给教会。正当神长教友们对破烂不堪的教堂感到发愁时,各级政府给予了关心、支持,当时中央财政拨款16万元,使这座教堂得以修复,为我们解决了燃眉之急,使我们广大神长教友从此有了心灵的家园,过上了正常的宗教生活,十字架重新立于临沂上空。
1992年2月22日,仲伟杰代理主教荣归主怀后,临沂教区的教务由房兴耀神父接班负责。
1997年7月27日,由兖州教区主教赵凤悟主礼,房兴耀神父被祝圣为临沂教区第二任正权主教,主持教区事务。带领广大神长教友积极开展牧灵福传事业,并引导神长教友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目前,临沂教区共有1位主教、7位神父、19位修女、101座教堂,5万多教友。
2005年的夏天,由于教堂年久失修,屋面多处大面积漏雨,拱顶出现严重断裂,已成危房。临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局积极帮助我们争取资金,各级财政先后拨款100多万元,进修了修复。同时,也加固修缮了教堂东院的神父楼和修女楼,改善了神职的居住环境。2004年以来,临沂市政府为解决神职人员生活困难,每年给予我们10万元生活补助费,以便解决我们的最低生活保障。
2006年,在教区房兴耀主教的积极争取下,由中央及省市分别两次拨款近百万元,加上各地神长教友捐款30多万元,予以原貌加固维修。同时,重新恢复了教堂顶后面的两个钟楼尖塔,使临沂大教堂宏伟壮观的旧颜再次展现。2007年,由中央及省市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天主教临沂教区主教府的重建工作,先后拨专款600多万元,使得临沂教区的主教府得以恢复。临沂主教府工程,历经近两年的施工建设,将于2010年8月下旬举行隆重的剪彩仪式,一座罗马式建筑风格的天主教临沂教区主教府即将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广大神长教友十分感恩,教会积极回报社会,在神职人员的带领下,广大神长教友积极兴办公益慈善事业。近年来,教堂先过组织教友绿化荒山20多亩,修缮学校10多所,打深水井10多眼,资助贫困学生200多名,送医药下乡20多次,向汶川、玉树地震和舟曲泥石流等灾区,以及向社会需要救助的人群捐款捐物260多万元。这些善行善举,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近年来,在当地统战部和宗教工作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天主教堂实现了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积极响应中央统战部和国家宗教局提出的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活动的号召,认真开展和谐创建活动,落实财务监督管理办法和民主办教精神,2010年,这座教堂被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表彰为“全国首届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出版部供稿)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传真、邮寄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一旦刊登,版权虽属本网,但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为转载的内容,为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
5、本网无商业目的,若我们上传的资料侵犯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