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5月31日,时值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首次抵达南京420周年之际,为促进对耶稣会士利玛窦等传教士的历史及其在神学本地化过程中贡献的了解,并借此能够推动当今天主教的本地化神学研究工作,由天主教南京教区主办、北京天主教与文化研究所协办、南京市天主教爱国会承办的“利玛窦与神学本地化研讨会”于5月29-30日在南京双门楼宾馆召开。江苏省宗教局(民委)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副主任)顾传勇,南京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局局长李兰,以及省市统战、宗教部门的相关领导应邀出席了开幕式。天主教南京教区陆新平主教首先致辞,顾传勇和李兰分别讲话,他们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参会嘉宾表示感谢,同时希望参会的神长教友、专家学者通过学术交流与对话,进一步挖掘出利玛窦与中国天主教的渊源,拓展利玛窦神学本地化研究的视野,推动天主教的神学本地化建设和教会的发展,促进教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本次研讨会受到国内专注于研究利玛窦和天主教神学本地化的天主教神长教友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鼎力支持和响应,参会嘉宾分别来自中国17个省和直辖市,共33位,利玛窦当年从澳门进入大陆传教途径的主要城市均有代表参加。研讨会分7个主题专场,嘉宾从不同的角度发表各自的论据和观点,内容涉及利玛窦在中国的传教史事,利玛窦的适应策略,利玛窦对中国文化和科学的贡献,利玛窦同时代传教士对中国文化和科学的贡献,现代世界与天主教的发展,本土化神学的发展,中国天主教的福传事业,中国天主教的慈善事业等方面,内容丰富、研讨交流诚恳、热烈而精彩。给当今天主教做好牧灵福传工作、公益慈善事业及处理政教关系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实践指导。
研讨交流中使大家经验到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传教士在中国传教中之所以取得成功,在于他们走了一条本地化或叫中国本土化的道路。尊重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礼俗,从中国儒家文化中找出为我所用的福传文化与伦理基础,并巧妙地利用这样文化与伦理的表达方式来阐述基督文化与信仰,开启了中国福传的大门,引导中国人认识真理与永生。420年前的利玛窦的福传“适应政策”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利玛窦对天主事业的奉献与执着精神,值得现代人学习,特别值得当今中国天主教神职人员去效法,对福传事业奉献进行反思。
通过本次的研讨会,也给我们另一个主题思考,即当今中国天主教在研讨本地化神学的同时,我们更需要培育大批的本地神学家,加大对基督教会神学研究,深入领悟基督教会神学思想、教会伦理,为我所用。与本地化结合,形成本地化神学,促使基督教会本地化。
5月31日上午,正值“天主圣三节”瞻礼,研讨嘉宾共同参与了在南京石鼓路教堂举行的“纪念利玛窦首次抵达南京420周年的感恩弥撒”,会议研讨嘉宾中的8位神父与陆新平主教进行共祭。
会议后,天主教南京教区将收集整理参会嘉宾的演讲论文和材料,并适时成册刊发。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传真、邮寄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一旦刊登,版权虽属本网,但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为转载的内容,为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
5、本网无商业目的,若我们上传的资料侵犯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