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2日电 (记者 杨喆)全国政协第十二届四次会议即将召开,多位到达北京驻地的宗教界政协委员2日接受记者采访,表示将在会上为宗教在中国当下社会的作用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心澄法师称,佛教从印度传来,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融合,形成如今的中国佛教,这是佛教同社会相适应的很好体现。
猴年的到来,引发很多人对电视剧《西游记》怀旧的热潮。心澄法师也以此举例说,《西游记》的故事便是来源于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用艺术的形式展现了佛教中的一些精神内涵,如今它依然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体现了佛教的价值同当下社会的契合。“艺术也是宗教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桥梁。”
心澄法师说,他去过的地方越多,越能深刻体会佛教是深深扎根于中国文化社会的土壤,在未来也将走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马寿新指出,宗教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既是国家政策的需要,也是促进宗教与社会团结应该做的事情。《古兰经》里有很多内容和现在社会内容相容相通,伊斯兰教推崇和平、团结,各教派也要平等、和谐相处。“十三五”开局之年,伊斯兰教界也要在传达扶贫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多做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唐诚青则认为,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应在传统文化方面做好继承和发扬的工作。“这会很好地促进道教自身与当今社会相适应。”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徐晓鸿认为,宗教团体要起好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从教规教义的角度,引导信徒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首先要加强人才培养,建立起一批爱国爱教的宗教教职人员队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副主席詹思禄也提到了人才培养的问题。他表示,天主教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须继续推进民主办教,让信徒广泛参与,发挥其积极性,同时也要加强对教会接班人的培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传真、邮寄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一旦刊登,版权虽属本网,但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为转载的内容,为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
5、本网无商业目的,若我们上传的资料侵犯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撤下。